点击数:288062013-08-05 09:39:28 来源: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河北涉县一二九师、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二九师纪念馆
将军岭——刘伯承纪念亭
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同志离开我们与世长辞了。刘伯承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将永远彪炳史册。
刘伯承同志一八九二年十二月四日出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他家境贫寒,自幼发愤苦读,学习成绩优异,在革命潮流的影响下,青年时代的刘伯承萌发了富国强兵、拯民与水火的思想。一九一一年他参加了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一九一二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翌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等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一九一六年三月在攻克丰都县城的作战中右眼中弹致残。一九二三年在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指挥官,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被誉为“川中名将”。同年秋,满怀热情、追求真理的刘伯承结识了共产主义者杨闇公、吴玉章;一九二四年起他随吴玉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在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实际的过程中经过认真探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实现了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一九二六年五月刘伯承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十二月他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他率起义部队与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抑止川军东下威胁武汉的战略目的;一九二七年春,他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在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时刻,他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一九二七年冬赴苏联,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在此期间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对军事问题补充报告》,并提出了《南昌暴动始末记》的专门报告;一九三0年夏回国,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十二月到上海协助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一九三一年奉命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二年一月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十月任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作战,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军事指挥上的教条主义被错误的撤销总参谋长职务,任第五军团参谋长,长征中于一九三四年底重新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一九三五年一月参加了遵义会议,在这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他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口,保证了部队顺利北渡金沙江。五月任先遣队司令,与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在进入大凉山时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部队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接着率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与朱德一起同张国焘分裂党的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同志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一九三七年九月底率部挺进山西,以太行山为依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组织所部进行的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等著名战斗痛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一九三八年起与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等组织指挥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以及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等战役战斗,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一九四0年他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日伪军控制的交通线上广泛开展破袭战,八月指挥部队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组织实施正太、榆(社)辽(县)战役,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在日伪军加紧推行“囚笼政策”,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形势下,他坚决执行主力地方化的方针,积极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频繁的“蚕食”和残酷的“扫荡”。同时,多次反击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对根据地的进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与邓小平等领导根据地军民施行生产自给、减租减息、精兵减政,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一九四三年九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一九四五年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返回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全区军民举行对日本侵略军的大反攻。
{#page#}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一九四五年九月起他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所部反击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指挥上党战役,一举全歼阎锡山部十三个师,接着又挥师东向,发起邯郸战役歼敌两个军大部,争取了一个军起义。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创造了组织大兵团作战和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成功经验,粉碎了国民党军,控制晋东南要地和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巩固了华北解放区,掩护了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同时,有力的配合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重庆同蒋介石的和平谈判,对迫使蒋介石同意签定“双十协定”、“停战协定”起了重要作用。一九四六年六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他与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十个月内连续组织了陇海、定陶、巨野、鄄南、滑县、巨(野)金(乡)鱼(台)和豫北等战役,歼灭和钳制了大量敌军,解放了大片地区;与其他战场互相配合,挫败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一九四七年六月底,根据党中央关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决策,他与邓小平率十万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实施中央突破,首先发起鲁西南战役,连续歼敌九个半旅,巧妙的调动和迷惑了敌人,随后急速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深入敌腹心地区,威逼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远离根据地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条件下,依靠群众,立足生根,多次打破敌人重兵围攻。同年九月起,与出击陇海线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西的陈谢兵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经过十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防御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他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部队进行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取得了歼敌五十五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一九四九年四月,刘伯承同志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直出浙赣线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南京解放后兼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市长,同年冬与邓小平一起指挥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贺龙指挥的第一野战军一部配合下进行了西南战役,出色地执行了中央提出的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拊敌侧背断敌逃路大量歼敌。同时,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促成大批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率部起义和投诚,在较短的时间内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一九五0年一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领导军民肃清匪患,恢复经济筹划,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为解放西南地区巩固西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五0年底,刘伯承同志出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后又兼任政治委员。一九五四年起先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一九五七年九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一九五九年后负责军委战略小组工作。他一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在军事院校工作中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他组织了大规模的教材编写和翻译工作,亲自撰写审定和翻译了一批军政教材,他一贯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他重视合同作战的训练,在军事学院陆续开设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中级军事指挥员,并为后来建立各军兵种指挥院校和形成完整的军事院校体系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他十分关注国防建设事业,深入部队深入边防进行调查研究,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准备到单兵负荷的减轻无不精心擘画和周密考虑,他提出的许多战略性的建议在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边疆的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刘伯承同志刻苦攻读古今中外军事名著,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他纵观全局、深谋远虑、把握战机、慎思断行,在指挥战略行动和重大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对于战略战役战术和教育训练院校、建设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论著,是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朱德总司令曾称誉他“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很深,创造很多,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内不可多得的将才。”刘伯承同志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伯承同志是党的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连任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一九六六年一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反党乱军的活动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虽然身患重病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刘伯承同志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振兴奋斗了一生。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他统率大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中外驰名,却始终谦虚谨慎、严于律已,具有坚强的党性,他严格地执行党的政策,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一贯重视政治工作,尊重政治委员、政治机关,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身体力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不居功、不自誉、自奉微薄俭朴为荣。他用实实在在的言行实践了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的自勉,他功高德重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楷模。
刘伯承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Copyright 2012-2013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 All Rights Reserved. 站点地图
地址: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 邮编:056400 冀ICP备20007858号-1